对于中国人民而言,最让人难以释怀的国家便是距离其不远的日本。历史上南京大屠杀中惨遭杀害的三十万同胞,至今仍铭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,那段黑暗的历史让人难以忘却。然而,在上世纪60年代,日本政府曾出乎意料地向中国政府示好,愿意对中国大陆的伤亡进行某种形式的补偿。
在那个经济尚未完全复苏的年代,很多国人的生活依然处于温饱线以下,因此日本政府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“以大米换取砂子的”提议。他们表示愿意以每斤大米换取同等重量的砂子,并希望能够收购中国一片广袤的沙漠。理论上,这样的“天上掉馅饼”的事情,谁都应该欣然接受。然而,当周总理得知此事后,却毫不犹豫地挥手拒绝:“门都没有”。
对于许多普通百姓而言,能够用不值一提的砂子换取香甜可口的大米,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好事。然而,究竟是什么原因,让周总理毅然决然地拒绝了这一提议,难道那可口的大米就不值得换?或许,这其中还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。
大家的猜测并没有错,日本政府并非出于好心,而是另有所图,他们实际上盯上了中国的“江南大漠”。日本所希望用大米换来的砂子,并不是什么西北荒凉地区的无人区黄沙,而是“江南大漠”中光彩夺目的银砂。
展开剩余65%顾名思义,所谓“江南大漠”,是指位于江南地区的一片沙漠。看至此,相信读者们心中可能会泛起疑问,因为南方的气候条件根本不可能形成大漠。确实,单凭自然环境,江南地区绝对无法像西北那样孕育出一片荒漠。
湖南之所以会有“江南大漠”,是由于这片沙漠是人工堆砌而成,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的开始。这里的砂子,实际上并非西北沙漠中不值钱的黄沙,而是由劣质矿石经过破碎后形成的银色尾砂,因未能得到有效处理而堆积成沙漠。
在光绪年间,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,位于湖南临湘市的千年铅锌矿被人们发现。随后,便有人在此建立了矿业公司,然而由于战乱及经济利益的种种问题,铅锌矿始终未得到大规模开发。
在抗日战争期间,日本侵略者发现了这一矿藏,并聚集了数百名国人充当劳工,进行掠夺性的开采。正因如此,日本了解到临湘市拥有丰富的铅锌矿储量。
新中国成立后,这片地区驻扎了四千名工人兄弟,日复一日辛勤地将数百吨洗净的尾砂搬运到附近的山丘。如今,临湘市已形成了面积达到三千亩的“江南大漠”,而尾砂的储量更是超过了一亿立方米。
作为一个岛国,日本面临着矿产资源极度匮乏的问题。因此,那时日本提出的“大米换江南大漠尾砂”的计划,实际上是想以低价掏空这片“江南大漠”的资源。然而,这一阴暗的计划被周恩来总理一语道破。
在得知日本的提议后,周总理坚定地表示:“门都没有。虽然如今中国尚未具备提炼尾砂中矿产的能力,但未来一旦科技发展起来,这些尾砂必将成为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,怎能与几斤大米相提并论?”
发布于:天津市手机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