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消息显示,苏霍伊设计局给Su-57配的无人机僚机系统已经开始实战测试,10月份甚至传出S-70无人机被自家Su-57击落的乌龙事件——虽然具体细节还没实锤,但至少说明这套系统已经上前线溜达了。俄罗斯这次搞的不是单一机型,而是一整套无人机作战生态。S-70重型隐身无人机当忠诚僚机,S-71系列分成能返航的“高级打工仔”和一次性“自杀式快递”,这套组合拳明显冲着美军“协同作战飞机”(CCA)概念去的,但走了更现实的低成本路线。特别有意思的是S-71的两个变体:S-71K像智能巡航导弹,打完就废;S-71M则高级得多,能自己找目标、拍照片、丢炸弹,还能缩回Su-57的弹舱里回家。这种设计暴露出俄军的实用主义思维——既想要美军“无人机僚机”的智能化,又舍不得放弃苏联传家的导弹海战术。最关键的是,这套系统直接把Su-57变成了空中指挥站。原本腿短的五代机现在可以蹲在后方,派无人机群往前冲,既解决了隐身机带弹量少的问题,又降低了飞行员风险。乌克兰战场证明,现代防空系统面前有人机实在太脆,这种“无人机前探+有人机决策”的模式很可能成为未来空战标配。但俄系装备历来存在“纸面参数”和“实战表现”的巨大落差。S-70号称用了斯卡特无人机技术、飞翼构型隐身优秀,但今年真上了战场,居然需要老大哥Su-57亲自护航?说明自主能力和抗干扰性能可能还没那么神。另外俄式装备传统艺能——模块化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。S-71K因为要装子母弹头,只能外挂,破坏了Su-57的隐身性能;S-71M能内埋却只能带小弹头。这种设计妥协暴露出俄罗斯在小型化精确制导弹药上的短板。对国际军贸市场来说,这套打法倒很聪明。买不起F-35的国家(比如印度)可能会被这种“五代机+无人机僚机”的平价套餐吸引。但问题是俄罗斯自己Su-57都没量产几架,无人机更只是试点状态,离形成体系战斗力还早得很。未来空战形态正在被无人机重塑,但技术路线还没定型。美军追求的是高度自主的AI僚机,中国在搞无人机蜂群,俄罗斯选择了相对保守的“有人机遥控+无人机拓展”模式。哪种路线能笑到最后,还得看谁先解决三个核心问题:自主决策的可靠性、抗电子干扰能力,以及最重要的——成本可控。


手机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